您的位置:首页 >资讯 >

聊城: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农业更高效

2022-03-08 15:43:21    来源:大众日报

农村更美、农民更富、农业更高效

力争超20%行政村集体收入过50万元

让农业更高效。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,新建高标准农田60万亩,支持东昌府区、阳谷县创建吨粮县。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,适度扩大大豆复合种植面积。推动先进农机装备普及应用,争创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市,支持莘县创建国家制种大县、省现代农业强县。新增省级龙头企业、示范企业8家以上,着力培育家庭农场、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,让更多农户融入现代产业体系,持续提高“聊·胜一筹!”品牌影响力。

让农村更美丽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,统筹开展“五改五化”,新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,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0万户,建设省级美丽宜居乡村36个。深入实施“十百千”示范创建行动,争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。

让农民更富裕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。稳慎推进农村各项改革,千方百计增加集体收益和农民收入,力争20%以上的行政村集体收入超50万元。强化人才支撑,培养更多致富带头人。加快农村电商发展,打造电商销售额过5000万元的示范村45个、过10亿元的示范乡镇(街道)6个,争创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全国示范区。

推动扩容提质 拓展空间骨架

建设聊城美术馆,发展特色书店、城市书房等新型文化空间

优化城市空间格局。统筹划定“三区三线”,科学制定国土空间总体规划。启动全域“公园城市”建设,构建口袋公园、滨河公园、郊野公园有机融合的生态系统,加快建设城市慢道。全力推进市大外环建设,拉开城市发展框架。优化城市功能布局,支持东昌府区打造首善之区,加快茌平融入主城区步伐,推动高铁新区建设全面起势。

提升城市功能品质。开展城市风貌设计,加快实施东昌路绿色低碳改造升级,打造多元融合的水城特色轴线。实施运河——周公河贯通工程,进一步完善城市水系。新开工棚户区改造8878套、基本建成11730套,高质量改造老旧小区134个,加快推进南部城区供热管网建设。进一步完善“15分钟生活圈”,建设聊城美术馆,发展一批特色书店、城市书房等新型文化空间。

创新城市管理综合评价体系,争创全国文明城市。完成市县城区雨污分流工程110公里,实现主城区垃圾分类全覆盖。持续开展“走街”行动,常态化整治“十乱”,推进建成区道路保洁、裸露土地和工地扬尘治理全覆盖。开展城市体检,做好管网管线专项排查整治。启用全市智慧停车平台,加快建设市域“一个停车场”,让群众放心出行、便利停车。

培育文旅兴市成新增长极

支持东昌府区、阳谷县、东阿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

突出城市特色新定位。深度挖掘黄河、大运河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,全力打造“两河”交汇明珠城市。着眼于全域旅游,加快构建“一城两带”文旅产业战略布局。支持东昌府区、阳谷县、东阿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。打响革命老区品牌,建设红色文旅走廊,让红色文化活起来。

构筑多极发展新空间。加强“中华水上古城”保护传承,让古城留住聊城千年人文历史记忆。推动东阿黄河康养旅游度假区、黄河文化博物馆、西湾森林湿地等项目建设,支持曹植墓景区、蚩尤陵旅游区、位山黄河公园等优化升级,打造“黄河文化旅游带”。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聊城段建设,推动运河博物馆、中州古城、景阳冈等改造提升,彰显张秋、七级等古镇风貌,打造“大运河文化旅游带”。优化度假区空间布局,支持引进重大文旅项目,提升南部新区核心竞争力。

增强文旅产品新供给,承办国家级、省级重大文旅活动,集中开展宣传推介。以文化塑魂,创作一批演艺精品,创新打造“两河之约”旅游品牌;发掘聊城美食文化,建设一批美食街、步行街等夜间消费集聚区;优化布局水上休闲、运动设施,丰富水上娱乐项目,尽显水城特色。策划推出灵芝、桑黄、阿胶“聊城新三宝”,开发雕刻葫芦、东昌毛笔等文创产品,打响“山东手造·聊城有礼”品牌。完善文旅产业配套,引进知名酒店,建设特色民宿集聚区,加快推进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,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。

建设生态聊城、魅力水城

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企业(园区)10家,新增绿色建筑500万平方米

整治环境突出问题,做好问题整改、清零。强化源头治理,推动主要污染物指标持续下降,优良天数比例稳步提升。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,强化河道生态基流保障,省控以上重点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。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,实施污染地块综合治理,实现土壤资源安全利用。深化固废、危废精细化管理,加快建设“无废城市”。

狠抓生态保护修复,确保水源地水质持续达标,持续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,加快黄河国家森林公园建设,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廊道。

制订碳达峰行动方案,实施新一轮“四减四增”行动,严控“两高”项目盲目发展。建立重点领域能耗和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,推进排污权、用能权、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。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,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企业(园区)10家,新增绿色建筑500万平方米,持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,加快“公转铁”步伐。

做好做足民生事业发展

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,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以上

提升普惠性民生。推进落实“双减”政策,提高学前教育普惠水平,扩大公办义务教育占比,鼓励优质学校组建办学共同体。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,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%以上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,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升级和区域均衡布局。培育一批省级以上重点专科,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三级水平,力争50%以上的县级中医院、20%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。建立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机制,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健康服务。

做实基础性民生。坚持就业优先,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,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以上。完善“一老一小”服务,争创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试点市、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。实施三孩配套政策措施,多渠道降低养育成本。

强化兜底性民生。加快实施全民参保计划,推动参保人数和覆盖面持续扩大。推行医保业务无差别受理和“全市通办”,开展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试点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和特困人员供养保障标准提高10%。健全“三留守”人员关爱和残疾人服务体系,探索社会救助申请新模式。

标签: 重点专科 交通运输 绿色建筑 均衡布局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