厚葬与薄葬:封建时代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
东汉建武二十七年(公元51年),光武帝刘秀已年届六旬。正月,“初作寿陵”,诏曰:“古者帝王之葬,皆陶人、瓦器、木车、茅马,使后世之人不知其处。太宗(汉文帝)识终始之义,(汉)景帝能述遵孝道,遭天下反覆,而霸陵独完受其福,岂不美哉!今所制地不过二三顷,无为山陵陂池,裁令流水而已。使迭兴之后,与丘陇同体。”刘秀认为厚葬是愚昧陋习,为了博取“孝子”名声,富人奢侈无度,穷人耗尽家财,待到陪葬财物被盗窃时才后悔不已;因此自己的陵墓规制不要太大,更不要陪葬金银珠宝之类贵重财物,给天下人以典范。仅就这一点而论,刘秀就不愧为有道明君。
厚葬还是薄葬,是封建时代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社会问题,但厚葬意识占主流,法令禁止不住,礼义制止不了。孔子是赞成薄葬的,鲁国大夫季平子死了,家人要用美玉玙璠殉葬,他制止道:“用宝玉殉葬,这如同把尸体暴露在野外一样,会引发邪恶之人获取奸利的念头。孝子不能顾及自己的感情而危害亲人,忠臣不能给邪恶之人造成机会来陷害国君。”但孔子不过是人微言轻的教书匠,没人听他的。
司马光也是赞成薄葬的,他在《资治通鉴》中用许多史实阐述了自己的薄葬思想。
东魏武定五年(公元547年)八月,专擅东魏朝政十六年的大丞相高欢(爵封齐献武王)病死,安葬时为防人掘墓,先虚张声势把空棺葬于漳水之西以掩人耳目;而秘密在成安县(今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)鼓山石窟佛寺旁开凿了一个墓穴,把高欢的灵柩和许多金银珠宝悄悄放进穴内,然后把所有工匠杀害灭口。待到北齐(高欢其子高洋篡夺东魏政权建立北齐政权)灭亡时,一个工匠之子知道高欢的秘密安葬地点,遂趁黑夜撬开石板,盗出墓穴中的金银珠宝逃亡他乡,无人知其踪迹。
后周广顺二年(公元952年)五月,南唐司徒致仕(退休)李建勋去世,临终时告诫家人:“世道到了如此地步,我能得善终已经很幸运了!安葬时不要声张,不要陪葬金银宝器,不要在坟头封土立碑(不封不树),任凭百姓在坟上耕种庄稼,免得成为日后掘墓贼人掘挖盗墓的标志。”及至江南沦亡,兵荒马乱,盗贼猖狂,各权贵人家的高大墓冢没有不被挖掘的,唯有李建勋的坟墓无人知其准确地点,得以保全。
后周显德元年(公元954年)正月,太祖郭威预感自己来日无多,于是屡次告诫太子、晋王郭荣(郭威无子,过继外甥柴荣为子,更名郭荣,立为太子):“我从前西征时,看到唐朝十八座皇陵没有不被挖掘的,这是因为多藏金银宝玉的缘故。我死后,衣以纸衣,殓以瓦棺;速营葬,勿久留宫中;墓穴中不要用石头,用砖代替;工匠役徒都由官府出钱雇佣,不要麻烦百姓;葬毕,招募靠近陵墓的百姓三十家,免除他们的各种徭役,使之守视;勿修下宫,勿置守陵宫人,勿作石羊、虎、人、马,惟刻石置陵前云:‘周天子平生好俭约,遗令用纸衣、瓦棺,嗣天子不敢违也。’汝或吾违,吾不福汝。”郭威死,郭荣继位,是为周世宗,恢复柴姓,薄葬郭威。
厚葬祸国殃民害己,薄葬利国利民利己;镜鉴凝重而深刻,道理简单而明白。
标签: 封建时代
相关阅读
-
厚葬与薄葬:封建时代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
东汉建武二十七年(公元51年),光武帝刘秀已年届六旬。正月,初作寿... -
私搭乱建3间门面房不见了!老城区检察院...
最近,老城区集市街附近居民发现,街边占用人行道私搭乱建的3间门面... -
偃师区纪委监委:让党员干部及家属同上...
督促家庭成员思廉、明志、养德、敬业,做为民务实清廉、忠诚干净担... -
暗访!西工区嘉豫门大街44号院内存在的...
针对市民反映的西工区嘉豫门大街44号院内存在的脏乱差问题,18日,... -
好消息!116件患有严重病害的铁质文物进...
18日,洛报融媒记者从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,该院文物保护修复中心... -
申办“世客会”寻根来河洛——走进洛阳...
洛阳是客家文化发源地,也是客家人首次南迁出发地。当前,我市正扎...